2024-04-29 11:41:53 來源: 中公社區(qū)工作者考試網 林琳
關于申論考試中的提出對策題,有一個特殊要求叫做“具有可操作性”,指的是提出的對策應該詳盡具體可行,而對于大多數同學來講,更熟悉的是如何壓縮答案,而對于在有限字數內如何充實答案卻一頭霧水,而這也是這類題目得分的關鍵所在。下面中公教育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讓對策更加詳盡具體,和大家分享如下:
方法一:找全材料詳盡對策表述
示例:
給定材料:
他認為,市場改造為的是利民、便民,相比于“一刀切”,還應該尋找更好的辦法。“即使是改造提升后,管理也不只是政府部門和市場管理方的事,消費者和經營戶,都是參與主體。要走出‘治理一變亂一再治理’的循環(huán),還得在制度層面上下功夫。”
得出對策:多主體共同管理,完善制度。政府部門出臺管理辦法,市場管理加強巡查督促,經營戶落實門前三包,消費者監(jiān)督舉報,共同維護市場環(huán)境。
方法二:利用材料詳盡問題表述
示例:
給定材料:
先把鏡頭對準蓮池農貿市場,這個市場有40年的歷史了,附近的社區(qū)從一個發(fā)展到七八個,居民從千把人變成四五萬人。隨著周邊居民的大量增加,市場臟亂得不成樣子。“過道沒兩尺寬,并排都站不下兩個人,買菜要側著走。有時大夏天實在受不了,寧可走老遠到一家超市買菜”。居民劉阿姨說。市場管理員最怕春夏之交:“下大雨,水一下子能積二三十厘米深。還有,消防設施配備也不全,存在安全隱患。”攤主王女士也愁,菜攤旁有條水溝散發(fā)著異味,市場內空氣流通又不暢,顧客經常一邊挑菜一邊捂著鼻子,她不得不找木板蓋著。蓮池街道辦事處廖主任認為,老市場雖然問題多,但是居民有需求,搬不走,拆除重建代價又太大,最合理的辦法就是對準問題改造。他說:“改造期間,老市場得關門施工,幾萬人的‘菜籃子’不管不顧可不行。改造之前有準備,改造當中才好應對。”市場管理員提議:“要不先找個地方過渡一下。”居民劉阿姨對“過渡”有點擔心:“那下雨天買菜方便不方便?衛(wèi)生還有沒有人管?”攤主王女士考慮的是:“在這里做了幾十年生意,就在一個位置上沒動過,老顧客都熟悉,如果進行改造,工程完工后,還能不能重新回到老地方?”
材料中問題:市場臟亂。過道窄,積水深,消防設備不全、存在安全隱患,臭水溝異味嚴重,通風不暢。
材料中直接對策:對準問題改造升級。
得出對策:1.改造前就近設置過渡菜市場,專人監(jiān)管垃圾。2.拓寬過道,治理臭水溝,完善通風排氣、排水、消防等基礎設施。3.改造完成后,安排原攤主優(yōu)先選擇攤位,加強衛(wèi)生管理/維持市場正常管理。
方法三:結合自身生活工作經驗
示例:
給定材料:
直接禁止,太粗暴;開了口子,管理力量又跟不上。
結合自身理解反推對策:加強綜合執(zhí)法。成立多元主體綜合執(zhí)法隊伍,定期巡查避免流動擾民。
(責任編輯:hui)
免責聲明: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于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,由本站編輯整理,僅供個人研究、交流學習使用,不涉及商業(yè)盈利目的。如涉及版權問題,請聯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